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食品机械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技术应用 >> 上海市保健食品消费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

上海市保健食品消费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

时间:2016-1-9 9:06:00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网   添加人:admin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水平的提高,以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为目的的营养教育工作,在世界各地正逐渐地开展起来。112保健食品作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可以调节和改善机体功能,它的市场消费量在我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于保健食品的特点,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时的行为与自身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态度密切相关。因此,保健食品营养教育工作可以促使消费者科学合理地食用保健食品,从而达到有益健康的目的。为了解保健食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研究保健食品营养教育内容、重点对象和有效途径等,按照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知识knowledge,K;态度attitude,A;行为practice,P)134对上海市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了KAP调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保健食品的营养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人们对保健食品的正确认识。

  1对象与方法1.1KAP问卷根据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经有关专家评阅,并在非调查对象中进行多次预调查,通过讨论和修改后,印制统一KAP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消费者基本情况(即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及身体健康状况)和有关保健食品的3个方面的问题:部分为保健食品的基础知识,12题,低分值为12分,满分为35分;第二部分为获得保健食品营养知识的来源、途径和对保健食品功能、广告和现行状况的态度和看法,6题,低分值为6分;满分为18分;第三部分为保健食品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情况,4题,低分值为4分,满分为10分。题型有选择、填空、判断和半开放式4种,为避免因被调查者对题意的理解差异而影响测试结果,该3部分问题的出现顺序作随机化排列。

  1.2调查对象选取上海市主要商业区的6家大型保健食品商店作为调查点,对其正在购买保健食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

  1.3调查方法调查员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习生,调查前经过集中培训,使充分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统一认识和调查标准。采用现场问卷式调查,填写问卷。

  1.4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收集KAP问卷后,剔除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经编码后用Epi-Mo5.0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再经双分录入核对、逻辑检错和频率检错后,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共调查1 007人,其中男性427人,女性580人;年龄在16 ~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141岁,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占12 1.本次调查的消费者中,月经济收入在1000~3000元的占47.8;职业以工人居多(22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人数构成比大专及大专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小学文盲合计22消费者保健食品营养知识调查对象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部分问卷的平均得分为26 68±3.07(低分为0分时,满分则为23分,平均值为14 68分)得满分的占638.消费者文化程度不同,保健食品营养知识水平不同,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文化程度与保健食品营养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 001)结果见表2.不同职业人群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的得分情况不同(见表3F=10.47,P<0.001)医务工作者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得分高,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得表2不同文化程度的保健食品消费者KAP得分情况比较文化程度人数知识K态度A行为P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表3不同职业人群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得分的比较G±s)职业人数知识K医务工作者教师售货员学生干部公司职员家庭主妇工人军人待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农民合计分较低。

  从表4所见,保健食品消费者中有49. 8的人知道我国已颁布有关保健食品的管理法规,只有28.9的人能够识别保健食品的专有标识;87.0的人无法正确区分保健食品、食品和中草药。

  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知识主要源于电视或广播所作的广告,其次来于自报纸、杂志。

  来自医生的有关宣教不占主要地位(见表5)。本次调查显示消费者喜欢得到保健食品有关知识的方式是电视、广播讲座,其次是从医生处获得。

  表4保健食品营养知识问题回答情况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是否知道有关的保健食品法规是否知道保健食品标志是否能识别保健食品膳食与疾病的关系缺铁与贫血的关系儿童能否服用蜂王浆表5消费者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主要来源知识来源人次广告报纸、杂志亲友、同事医生知识讲座商店营销自身体会23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态度从表2可见,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态度的平均分值为12 87±1.71(低分为0分时,满分则为12分,平均分值为6 87分)占满分的57.3,文盲和高文化程度的消费者态度得分较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22的调查对象相信保健食品具有保健作用,80. 5的人希望获得更多的保健食品知识,有71.9的人对目前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或产品说明书半信半疑,9.4的人则持完全否定态度。从表6中可知,调查对象对目前保健食品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不高、宣传有夸大和虚假现象、产品价格偏高和同类保健食品过多等方面,也有人认为现阶段保健食品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监控措施等,其中认为宣传有夸大、虚假现象的频率高(49.4)。

  文化程度与保健食品态度的得分未表现出正相意见出现次数出现频率宣传夸大、虚假同类产品过多价格偏高产品质量不高无意见其它消费行为选择次数出现频率购买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购买时主要考虑保健功能为自己服用而购买服用后感觉有效24消费者的保健食品消费行为文盲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行为得分较低,高文化程度消费者的得分也不高。调查对象购买保健食品的功能以调节血压、血脂为主,结果见表7.在选购保健食品时,消费者主要考虑产品的保健功能,其次考虑保健食品的价格和品牌(见表8)。在选择保健食品前,95. 5的人已认真阅读产品的说明书。847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主要是为了自己或家人服用。调查对象在服用保健食品后,有53.8感到自身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反映无效者占46.果见表9.从表2中,可看出保健食品消费者受教育程度与保健食品消费行为得分无关(r=0.743,户>0.05),但态度(A)与行为(P)之间有相关关系(r=0.390,PC0.001)。

  表7调查对象消费保健食品的主要种类类另I选择次数出现频率调节血压、血脂抗疲劳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改善胃肠道功能改善记忆美容、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促进生长发育辅助抑制肿瘤改善性功能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糖其它表8消费者选择保健食品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选择次数出现频率保健功能价格品牌口味外观包装其它(产地、保质期等)3讨论KAP模型是由美国教育专家McGuireW提出,并于七十年代用于医学领域的研究方法,131KAP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人们一旦懂得了增进健康的原理,就会按照这种知识来行动。151初用于家庭计划和控制生育,近年来广泛地用于人类生活行为,如摄食、吸烟、饮酒等行为的调查,营养学研究以及社会医学教育。6~81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理、感官特性以及人类的认识与学识等方面,而后者的作用更显得重要。因为当人们知道某些食物对于健康与生活有意义时,就可以改变摄食行为。1910―般地说营养宣教影响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群体的生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得分较低,显示了对保健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对保健食品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和分类出现较晚,加之存在着宣传教育方面的滞后,如人们对保健食品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中的广告,使人们在认识上较为混乱,往往根据以往的思维,将保健食品与传统的补药、营养补充剂等同起来。调查中的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保健食品知识。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膳食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111121调查对象有接受营养教育的良好态度,是实现从态度过渡到行为转变的基础1131,有关部门应把握住这种愿望进行保健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与介绍。教育的首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保健食品的概念,认清保健食品与食品、药品和滋补品的区别,澄清对保健食品的模糊认识。此外,在进行保健食品知识的普及时,应注意对文化水平较低群体的倾斜。在形式上,可以选择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方式,如在电台或电视上由有关专家主持的保健食品知识讲座,同时借助医务工作者传播正确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

  目前,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市场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产品广告有夸大和虚假现象;同类保健功能的产品较多,造成选择困难等方面。这些情况表明,保健食品在广告或说明书上的宣传方面存在问题,提示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应严格规范产品说明书和广告宣传内容,作好审查监督工作,以增加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程度。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机构在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保健食品开发、的指导作用,鼓励新型保健食品的研制,避免保健食品功能分布不平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费者选购时的困难。

  本次调查还发现,约有半数的消费者认为食用后的效果不理想,若此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态度和购买行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我国对保健食品功能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而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群的有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保健食品食用时间较短;尚有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流通。

  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与保健食品营养知识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态度与行为间也呈正相关关系,这与报导一致。11112141但文化程度与对保健食品的态度、行为得分却无相关关系,文盲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态度、行为得分都较低。文化程度低,保健食品营养知识匮乏,因而态度、行为分值低;文化程度高,可能对膳食与疾病的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但进一步获取营养保健食品知识,只能以电视、广播中的广告为渠道,而广告中有的存在有商业夸大行为,这就加大了该群体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能期望与食用后实际效果间的反差,如此反复,造成了对保健食品态度、行为的不积极。若要扭转这种情况,似应从加强媒体渠道对保健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介绍,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等方面入手,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知识更为科学,态度更为积极,消费行为更为合理。

  当然,消费者自身的健康情况、卫生保健意识和经济水平等也影响着保健食品的消费,但保健食品营养知识、态度与保健食品消费行为有着重要联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保健食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加,这不仅需要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管理,同时也要广泛开展对消费者的保健食品营养知识教育,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保健食品相关知识,正确引导保健食品消费行为,终达到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